首 页      
 
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小麦基因型间对赤霉病抗性差异,必须通过接种后检查发病情况才可得以鉴别。但在育种实践中,由于田间工作量极大(本试验的田间接种工作每年均在2万穗左右),因而育种工作者希望接种工作能够准确和工作时间较为宽裕。 从实践出发,对接种生育期、菌液浓度、合理记载方法进行研究是很必要的工作。
   
抗扩展是小麦对赤霉病抗性的主要表现。刘惕若等指出:小麦品种对赤霉病 的抗扩展力的强弱与其穗轴抗真菌毒素致病力的强弱关系很大。程顺和院士采用积分法考虑了小花和穗轴感病面积和发病轻重两个因素,因此更好地反映了基因型的抗性。在笔者的育种实践中均采用了此法,取得明显效果。抗扩展力这一性状主要表现在接种后赤霉菌菌丝和毒素从接种部位向上下蔓延区域的大小和发病严重程度上,因此与品种本身小穗排数的多少无关。尤其是在用单花滴注法进行单株选择时,重要的是看这一单株本身的抗性。如果考虑到发病小穗率,则反而会因品种间小穗排数之多掩盖了基因型的真实抗扩展性。

从理论上说,用一个孢子接种,只要其发病,同样应该检查出寄主对病菌的抗性。但实际育种工作中往往没有大面积的喷雾保湿条件。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数量少,接种不易成功。为了保证分生孢子能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则需要同时接上较多数量的孢子,菌液浓度与发病效果的关系与接种时田间空气湿度有关,年度之间差异很大。为可靠起见,建议采用520万分生孢子/ml的浓度为接种悬浮液浓度。这一浓度即便在干燥无雨天气也可保证接种成功,并能鉴别出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

由于田间工作量大,无法在短短几天内将所有待鉴定材料全部接种完。故需在不同生育期采用不同接种法分批接种。从抽穗到开花采用单花滴注即可;在灌浆期同样可以接种,但应将孢子液直接注射到子房内。这一方法虽不能与采用在子房外滴注的方法作比较,但对采用同一方法在同一生育期注射的基因型之间是完全可以作比较鉴定的。

  


友情链接 | 内部登录
版权所有 © 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信息网 | 地址:扬州市扬子江北路568号 | 邮编:225000 | 邮箱:wheat@whea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