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于转基因的负面传言很多,有些甚至听起来很恐怖。传言越危言耸听,越能吸引眼球。这里,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都生过病、去过医院,医生可能问你抽烟吗?喝酒吗?但有没有医生会问你,吃转基因食品吗?有没有看到谁的医学诊断书写着:致病原因是吃了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那些传言的依据是什么?会不会是主观想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还有77.4%的公众认为“虽然现在没有证据,但不等于将来没有,仍需谨慎”。这种顾虑可以理解,毕竟相比于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人类文明与科学研究历程的确还太过短暂,对未来我们应该心存敬畏。有些基因和蛋白的功能我们尚不完全清楚,转基因的产业化需要循序渐进。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公众心里究竟要多长时间来确认转基因是安全的,需要100年?1000年?还是10000年?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胰岛素、干扰素等都是转基因产品,问世几十年来,已经挽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
如果当初一定要这些产品先做100年、1000年、10000年的临床试验,才能推广使用,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人们对转基因药品持欢迎态度,但对同样技术原理、它的“孪生兄弟”转基因食品却谈虎色变,这是否有些防卫过度?对科学家,相信还是不相信?
第三个调查:相信科学家吗?
很多生物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都公开表示支持。对此,23.2%的公众相信生物学家的主流观点,有45.5%的公众认为科学家的观点也并不可信。质疑科学家的比例(45.5%)是相信科学家比例(23.2%)的2倍,这个结果耐人寻味。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可能有些公众思维固化,内心深处已经对一个结论生根在心了,再怎么说也听不进去;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术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和“伪专家“言论。除此以外,科学家在与公众沟通的环节上,的确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坦率地说,今天的学术圈里真正愿意做科普的人并不多,多数人因为制度考核的原因,全身心地投入到发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上。一篇影响因子为10的学术论文和一篇“100000+”的普通公众阅读的科普文章,哪一个对社会更有贡献?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还有人认为,科普论文容易懂,太通俗,往往内容浅薄,而学术论文风格严谨晦涩,才标志着我思想深刻,内容权威。于是有人开玩笑,说你把一个人能听懂的东西写得鬼都看不懂,就是博士论文了。可是鬼都看不懂的东西,对人又有什么用,难道读博士变成人鬼情未了了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做科研是要站在科学的视角,而做科普则需要站在人的视角。我们写科普论文,最好能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心跳和温度,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让最远的你变成他们最近的爱。
“这是外国人的阴谋”,爱国就该反对转基因?
有观点认为:转基因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的“生物恐怖主义”,爱国就应该反对转基因。13.8%的公众表示赞同,31.8%的公众“说不清楚“,而54.4%的公众表示反对,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这54.4%的公众态度让我们相信,转基因争论最终会回归科学与理性。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100多年前的晚清,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西方的先进技术也一并涌入我国。而当时的国人对这事看不懂,心里没底,有过一些传言,比如:用照相机拍照会被摄走灵魂,喝自来水会“断子绝孙”,修铁路会断了国家的龙脉,倡导引进西方技术的洋务派被说成“卖国贼”等。今天看来这都是笑话,但在当时这就是事实。看看今天关于转基因的一些争论,有些说法是否和100多年前似曾相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一直觉得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为了了解转基因在美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曾经先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在美国也备受争议,39%的公众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7%认为不安全,34%观点中立。我在街上也看到过反转人士拉着一个横幅,把转基因育种的公司孟山都说成杀人恶魔。这说明美国一样跟我们中国也有争议。但美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对转基因的审批流程是照章办事。你说转基因有问题,请你拿出证据来?没有证据,我就批。
美国耕地总面积将近2亿公顷,其中40%种植的是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油菜三大谷物中,转基因的种植比例均超过90%,并且2/3的转基因谷物用于美国本土消费。简言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种植国,也是第一大转基因的消费国。如果断言转基因是一种”生物武器”,那就意味着美国人首先”挥刀自宫”,把这种武器用在自己人身上了——这好像不是很符合逻辑。
其实,育种技术从杂交到转基因,如同通信技术从2G、3G到4G,就是一种技术进步。有些公众,因为内心深处的民族主义情节,把问题想复杂了。放眼未来,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第五个调查结论:放眼未来。农业部表示: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此,28.8%的公众表示支持,18.9%的公众表示反对,52.3%的公众表示中立。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基因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这52.3%态度中立的公众。
纷纷扰扰的争论中,好像很少有人关注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有14亿人口,世界第一,但人多地少。仅2017年我们就进口了9500万吨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如果要我们自己来生产,相当于8亿亩耕地的产量——我国整个的耕地面积也只有20亿亩,换言之我们是进口了相当我们耕地面积40%的耕地。
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从地球另一端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为什么还比国产大豆便宜?原因很简单,因为转基因大豆成本低、产量高,这就是品种的优势。在全球种子产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除了杂交水稻,在其它领域都缺少话语权。如果我们在转基因领域继续停滞不前,将来势必受制于国际种业公司,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失去主动权,其后果比“缺少芯片技术”更为严峻。
最近几年,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的事情屡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农民为什么要屡禁不止的种植转基因玉米?因为我老家就是玉米主产区,我很容易做这方面的调研。简言之,它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种植转基因玉米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此我曾经做过调查:被违规种植的是一种抗虫玉米,通过减少虫害,使产量增加10%~20%,同时减少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每公顷玉米可以让农民增收2000元。不要小瞧2000元,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0元的农民,2000元不是个小数字。今天,很多朋友都没有体验过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也不了解我国有1/3的农民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今天我国还有6亿农民,他们很不容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今天的转基因玉米犹如一群没有准生证的超生孩子,越生越多,既成事实。管理部门也是左右为难:若批准种植,会面对舆论的压力;若不批准,这些转基因玉米在灰色的产业链上流通,会不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件事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管理部门应该做出抉择——当然这需要勇气和智慧。
关于转基因玉米应该批准种植还是不批准种植,政府也是左右为难。
也有朋友问我:除了让农民增产增收,转基因作物对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好处?我仅以抗虫玉米为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农药使用量。中国的农药污染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10到15千克的农药。在我三十年前的乡村记忆中,晚霞中蜻蜓飞舞,夏夜里蛙声一片。今天再去看,这种景象真的成为回忆了。这种情况再持续30年,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要吃进多少农药?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最后,我有个提议: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从转基因做起,从青少年做起。我个人有个愿望:全国的中学生都能够参与一场关于转基因的辩论赛。这个辩题不仅覆盖了农业、生物、环境和医学等理科领域,还关系到社会、政策、法律、新闻、心理、商业等文科领域。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横跨如此众多学科领域的辩题,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甚至对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都大有帮助。
参加转基因辩论,还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和视角不同,可以有多元化的态度和选择,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辩证思维。其实,我特别希望这期演讲能够被更多的中学生看到。因为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
让我们回归理性,让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