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回到首页 >> 中心新闻
《人民日报》长篇通讯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精准育出好麦种”

在江苏省高邮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

“这是我们科研团队16年持续攻关,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新品种‘扬麦33’,它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说。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啃下这块“硬骨头”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也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还会产生赤霉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小麦赤霉病 5次大暴发,重发田块减产50%,甚至绝收,已成为粮食安全的一大威胁。

突破关键技术,选育高抗小麦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里下河农科所研究员程顺和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中抗赤霉病的大面积丰产小麦品种。其中“扬麦158”是当时国内外抗性等级最好的主推品种,有效缓解了赤霉病的发生。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小麦播期推迟等因素影响,赤霉病日益频发,中抗赤霉病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急需选育出高抗病小麦新品种。于是,团队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团队提出“通过品种间杂交把Fhb1基因导入‘扬麦’遗传背景,聚合现有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协同提高抗病性和丰产性的育种策略。通过多组合、大群体选择,终于育成抗赤霉病品种‘扬麦33’。”

  小麦新品种不仅“身体”好,产量也很高

          “扬麦33”不仅“身体”好,产量也很高。此前,很多抗赤霉病的品种虽然抗性能达到要求,但是农艺性状不理想,不利于育种利用,更无法在生产上推广。例如,麦苗过高易倒伏,生育期过晚导致迟收等。

    团队历时10多年,反复开展田间实验,终于使‘扬麦33’在保证优良农艺性状的前提下,实现了赤霉病抗性与产量协同提高。此外,“扬麦33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硒含量高于其他小麦品种,稳定性也很好。

     ●  小麦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

        “该品种的育成为抗赤霉病改良作出了贡献,巩固了我国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认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倪中福表示,“扬麦33”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手段加强各类抗性基因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和性状改良精准性,使小麦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

        品种改良一直在进行。10多年来,除了“扬麦33”,团队坚持以解决生产重大问题为出发点,还培育了早熟高产品种“扬麦23”、耐迟播高产品种“扬麦25”、优质弱筋品种“扬麦24”、强筋品种“扬麦29”等,不少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主导品种。


               

友情链接 | 内部登录
版权所有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 | 地址:扬州市扬子江北路568号 | 邮编:225000 | 邮箱:wheat@wheat.org.cn